13135692001
天然膠凝材料→石膏、石灰→石灰、火山灰→水硬性石灰、天然水泥→硅酸鹽水泥→不同品種的水泥。
遠在距今約4000~10000年的新石器時代,由于石器工具的進步,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挖穴建室的建筑活動已經興起。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發現用天然姜石夯實而成的柱礎及鋪墁的地面。
隨著火的發現,大約在公元前2000~3000年,我國、埃及、希臘以及羅馬等就已開始利用經過煅燒所得的石膏或石灰來調制砌筑砂漿。我國在漢朝(公元2世紀),人工燒制石灰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19世紀初期(1810~1825年)用人工配合原料,再經煅燒、磨細以制造水硬性膠凝材料的方法已經開始組織生產。因凝結后外觀顏色與當時建筑上常用的英國波特蘭島生產的石灰石相似,故稱之為波特蘭水泥(Portland Cement),我國稱之為硅酸鹽水泥。英國阿斯普丁于1824年首先取得專利權。
隨著現代工藝的發展,僅僅硅酸鹽水泥、石膏等逐漸不能滿足工業建設、軍事工程的需要。1907~1909年發明的以低堿性鋁酸鹽為主要成分的高鋁水泥,具有早強快硬的特性。目前水泥品種已經多達100余種。